从事件营销角度来谈“1元最美公益”刷屏朋友圈
浏览次数:1238 分类:网络营销
2017年8月29日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还没来得及从七夕的蜜罐中走出来,“1元最美公益”接踵而至,而且来得是那么恰到好处,截止上午十二时,全国就有近1000多万人次参加了这次的公益活动,关于这次的公益我们先来看看这里是是怎么说的。1元公益演讲视屏。
H5回顾:
整个H5页面设计风格相当简洁,配合所有作者的画作也是更加明了。刷屏画作正是有腾讯公益背书、 “wabc无障碍艺途”公益机构联合出品H5——“小朋友”的画廊。用户通过参与扫描二维码后,只要1元或输入任意金额,就可以“购买”下心仪的画作,爱心画作可以保存到手机做屏保。
短短的1小时参与人次倍增,同时也引起了众多讨论:
那么,针对这次“1美元最美公益”为何能刷屏朋友圈?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营销人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飞鸟君从事件营销角度来看,请各位看官不喜勿喷,嘴下留情。从整个事件来讲,无外乎基于事件营销五项基本原则:
1.相关性原则。这一原则基本强调“事件”须和企业具有关联性,1元公益的背后创始人是一家从事艺术创作挖掘艺术创造力的服务平台,CEO是央美毕业,有着多年的画展策划行业经验的,基本上此次活动的调性与产品本身的调性趋于一致,那么从受众层面来说就不会显得那么违和了。
2.规律性原则。了解整个事件策划以画作为突破口,那么如何能让受众接受?也就是用户的痛点在哪?最常见的几种形式就是愤怒,好奇,炫耀,孤独,恐惧,嫉妒,懒惰,贪婪等等人性弱点,然而1元公益找到了好的契合点——情感(受众的好奇心),通过深入挖掘那些孩子们背后的故事从而引起受众共鸣。
从大运营的框架上来看,这些孩子们扮演角色为地地道道的内容运营者,可他们有区别于不同的内容创作者,往往被贴上的更多是“弱势群体”这样的标签,自然而然在“常人”眼里他们的投入和产出是严重不符合常规逻辑的,可是他们的作品恰好又弥补上了自身缺陷的一环,这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冲突。因此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广大受众引起情绪渲染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3.风险性原则。这一原则最主要的是把握好一个“度”,把握不好往往会出现过犹不及的状况,有些时候商家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故意制造一些不够真实的事件,一旦被用户了解详情之后,很可能会对该公司产生一定的反感情绪,从而最终伤害到公司的利益。有些事件营销虽然带来了反感情绪,但最终得到的效果是好处大于坏处。典型的就是“罗笑笑事件”,本来消费者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利用情感来营销,过多消费受众的情感,你比方说前不久的电影《二十二》,这是一个多么沉重而严肃的话题,但偏偏有些行业剑走偏锋,蹭热点那这些奶奶辈的人物做表情包,这是作死的节奏啊,所以这些最好慎用。
4.立体性原则。事件营销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和手段。飞鸟君认为传播的方式越立体,效果便越显著。企业不光要考虑到媒体,还可以在渠道、终端、微博、微信营销等进行传播。“1元最美公益”找到腾讯公益做为公众符号背书,在受众群体心中自然而然就增加了可信度了。
5.系统性原则。事件营销不是一锤子买卖,企业需要将其系统化、连续化,才能将效果放至最大。不管WABC公司有没有做后续动作,但是媒体的这则宣传似乎能说明问题了。(前文所提到的1元视屏演讲)
最后不管创作者基于什么目的,让更多人参与公益,了解更多的未知领域还是挺不错的,你说呢?
上一篇: 文案想卖钱这两点你必须会(文案有原则)
下一篇: 产品文案正确写法技巧集锦
您好!请登录